北京可接种的新冠疫苗种类及接种指南

北京目前提供的新冠疫苗种类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迅速开展了疫苗研发工作,目前已有多种新冠疫苗获批使用,作为首都,北京提供了多种新冠疫苗供市民选择接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传统疫苗技术路线,通过培养新冠病毒后灭活处理制成,北京提供的灭活疫苗主要有:

  •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疫苗(BBIBP-CorV):这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于2020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上市批准,根据临床试验数据,该疫苗保护效力为79.34%,对重症保护效果更佳。

  •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疫苗:与北京生物疫苗同属国药集团旗下,技术路线相同,于2021年2月获批上市。

  • 科兴中维研发的克尔来福(CoronaVac)疫苗:2021年2月在中国获批附条件上市,全球多国临床试验显示其保护效力在50-90%之间,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显著。

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间隔3-8周,这类疫苗技术成熟,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适合大多数人群接种。

重组蛋白疫苗

  • 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这是中国首个获批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于2021年3月获批紧急使用,该疫苗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内表达,需要接种3剂,间隔1个月。

重组蛋白疫苗技术同样较为传统,安全性良好,特别适合对疫苗成分过敏风险较高的人群。

腺病毒载体疫苗

  • 康希诺生物研发的克威莎(Convidecia)疫苗:2021年2月获批附条件上市,是中国首个单剂接种的新冠疫苗,该疫苗采用5型腺病毒作为载体,导入新冠病毒抗原基因,通过生物反应器制成活载体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接种1剂,适合需要快速建立免疫保护或接种依从性较差的人群,但部分人可能因预存腺病毒抗体而影响效果。

mRNA疫苗(部分地区试点)

虽然中国自主研发的mRNA疫苗尚未正式获批,但北京部分地区已开始试点接种:

北京可接种的新冠疫苗种类及接种指南

  • 复星医药与德国BioNTech合作的复必泰(Comirnaty)疫苗:2021年7月在中国获批紧急使用,目前主要针对特定人群如出国人员等提供接种服务。

mRNA疫苗技术先进,国际数据显示其保护效力较高,但储存条件较为苛刻,不良反应率相对略高。

北京新冠疫苗接种政策与安排

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自2020年12月中旬启动,按照"分步走"策略有序推进:

接种对象

目前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种面向3岁以上人群,实行免费接种政策,不同阶段的接种重点有所调整:

  • 第一阶段(2020.12-2021.3):重点人群(医务人员、口岸检疫人员、冷链从业人员等)
  • 第二阶段(2021.4-2021.6):18-59岁普通人群
  • 第三阶段(2021.7起):60岁以上老年人、12-17岁青少年
  • 第四阶段(2022年起):3-11岁儿童及加强针接种

接种程序

根据疫苗种类不同,接种程序有所差异:

  • 灭活疫苗:2剂,间隔21-56天(推荐28天)
  • 重组蛋白疫苗:3剂,相邻2剂间隔≥28天,第1、3剂间隔≥6个月
  • 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
  • 加强免疫:完成基础免疫6个月后接种1剂

接种地点

北京市设立了300余个常规接种点和多个大型临时接种点,覆盖所有区县,主要包括: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二级以上医院接种门诊
  • 临时设立的大型接种场所(如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展览馆等)
  • 高校、企业等集体单位临时接种点

市民可通过"健康宝"小程序、"首都疫苗服务"APP等平台查询附近接种点并进行预约。

不同疫苗的特点与选择建议

面对多种疫苗选择,市民常感到困惑,以下是专业建议:

北京可接种的新冠疫苗种类及接种指南

疫苗安全性比较

所有在中国获批使用的疫苗都经过严格临床试验,安全性有保障,根据不良反应监测数据:

  • 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不良反应率最低,主要为接种部位疼痛、低热等轻微反应
  • 腺病毒载体疫苗不良反应率略高,可能出现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
  • mRNA疫苗(复必泰)不良反应率相对最高,但严重不良反应仍属罕见

有效性比较

疫苗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临床试验数据难以直接比较,大致情况如下:

  • 预防有症状感染:mRNA疫苗(约95%)>腺病毒载体疫苗(约65-90%)>灭活疫苗(约50-80%)>重组蛋白疫苗(约50-80%)
  • 预防重症和死亡:所有疫苗效果均较好(80-100%)
  • 对变异株保护:不同疫苗对不同变异株效果有差异,总体而言加强接种可显著提高保护

适用人群建议

  • 健康成年人:可自由选择各类疫苗,考虑接种便利性(如单剂腺病毒载体疫苗)
  • 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推荐灭活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安全性记录更好
  • 免疫功能低下者:建议接种3剂重组蛋白疫苗或2剂灭活疫苗+加强针
  • 出国人员:根据目的地要求选择,部分国家更认可mRNA疫苗
  • 儿童青少年:目前仅批准灭活疫苗

专家强调,不必刻意等待某种疫苗,尽早完成基础免疫最为重要。

北京疫苗接种成效与最新进展

截至2023年6月,北京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6000万剂次,全程接种率超过90%,加强免疫接种率超过70%,这一高接种率为首都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期北京市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 第二剂次加强免疫(第四针):面向老年人、高风险人群等开展
  2. 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部分接种点已开始提供针对新变异株的更新版疫苗
  3. 吸入式疫苗:康希诺吸入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已在部分接种点试点使用
  4. 儿童接种优化:完善3-11岁儿童接种服务,提高接种便利性

常见问题解答

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混打吗?

根据国家方案,在疫苗供应充足情况下应使用同一技术路线疫苗完成全程接种,特殊情况如无法供应同种疫苗时:

  • 灭活疫苗之间可替代
  • 其他技术路线疫苗不建议混打
  • 加强针可选择同源或异源(序贯)加强

接种疫苗后还会感染吗?

任何疫苗都无法提供100%保护,接种疫苗主要目的是:

北京可接种的新冠疫苗种类及接种指南

  • 降低感染风险
  • 减少重症和死亡
  • 减轻症状严重程度

突破性感染并不代表疫苗无效,完成全程接种者重症风险显著降低。

哪些情况应暂缓接种?

  • 急性疾病发作期
  • 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
  • 发热患者
  • 妊娠期妇女(建议咨询医生)
  • 对疫苗成分有严重过敏史者

大多数慢性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接种,具体应咨询医生。

接种后需要注意什么?

  • 留观30分钟,警惕急性过敏反应
  •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
  • 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
  • 关注身体反应,严重不适及时就医
  • 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疫苗产生保护需要时间

总结与建议

北京市提供了多种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覆盖不同年龄段和健康状况的人群,所有获批疫苗均经过严格评估,安全有效,市民可根据自身情况、接种便利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疫苗,最重要的是尽早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接种

随着疫情发展和疫苗研发进步,北京市将持续优化接种策略,提供更有效的疫苗选择,建议市民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接种信息,配合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共同构筑首都免疫屏障。

(全文约2200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