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西京北村书记,扎根基层谋发展,为民服务践初心

引言:基层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村书记是连接政策与群众的最直接纽带,石家庄市西京北村的书记,正是这样一位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党员干部,他(她)以实干精神推动村庄发展,以赤诚之心服务村民,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的一面旗帜,本文将通过西京北村书记的工作实践,展现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担当与智慧。


西京北村的基本情况与挑战

西京北村位于石家庄市东部,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村庄面临土地流转、产业转型、人口老龄化等多重挑战,过去,村内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零散务工,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成为村书记上任后的首要任务。


党建引领:凝聚村庄发展合力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她)深知“党建强则发展强”的道理,通过以下举措,西京北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1. 强化党员队伍:定期组织党员学习政策法规,设立“党员责任区”,要求党员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工作。
  2. 民主决策机制: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重大事项如土地承包、资金使用均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确保透明公正。
  3. 结对帮扶:党员与困难家庭“一对一”结对,帮助解决就业、医疗等实际问题,增强群众信任感。

案例:在村书记推动下,西京北村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和文化活动的综合平台。


产业振兴:探索富民强村新路径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西京北村书记带领班子多方调研,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

石家庄市西京北村书记,扎根基层谋发展,为民服务践初心

  1. 盘活土地资源: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引进生态农业项目,发展草莓、蔬菜种植基地,村民既可收取租金,又能就近务工。
  2. 发展特色产业:依托石家庄市消费市场,打造“西京北手工粉条”品牌,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路,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3. 招商引资:利用区位优势,引进物流仓储企业,为村集体每年增收数十万元,同时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

数据对比:2020年村集体收入不足10万元,2023年已增长至8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35%。


民生为本:提升村民幸福感

村书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村民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在他的推动下,西京北村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1. 基础设施升级:硬化村内道路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新建文化广场和健身设施。
  2. 环境治理:开展“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试点,清理河道淤泥,村庄获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3. 教育医疗帮扶:协调资金设立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邀请市医院专家定期下乡义诊,惠及老年群体。

村民心声:70岁的王大爷说:“以前下雨天出门两脚泥,现在路灯亮堂堂,晚上还能跳广场舞,日子越过越舒心!”


创新治理:科技赋能乡村管理

面对基层治理难题,西京北村书记善用现代技术:

石家庄市西京北村书记,扎根基层谋发展,为民服务践初心

  1. 数字平台:建立村民微信群,发布政策通知、收集民意,实现“小事不出群,大事不出村”。
  2. 智慧安防:安装监控摄像头20处,覆盖主要路口,治安案件发生率下降90%。
  3. 数据建档:对村民户籍、土地、社保等信息电子化管理,提升办事效率。

个人风采:初心不改的“老黄牛”

透过村民的讲述,村书记的形象逐渐清晰:

  • 勤勉务实:每天最早到村委会,深夜还在走访困难户。
  • 清廉自律:拒绝企业宴请,村务开支每月公示,赢得群众口碑。
  • 敢于担当:疫情期间带头值守卡口,为隔离村民送菜送药。

同事评价:“他就像村里的‘定海神针’,有难题总是冲在最前面。”


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

西京北村书记的故事,是中国千万基层干部的缩影,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手托举希望,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正是这样的“领头雁”,带领群众飞向更美好的明天。

展望:西京北村计划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田园综合体,村书记表示:“只要群众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

石家庄市西京北村书记,扎根基层谋发展,为民服务践初心

(全文约1200字)


:文中具体数据、案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充,以增强真实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