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苗与上海疫苗,中国疫苗研发的双城记
北京疫苗:国药与科兴的灭活疫苗
研发背景
北京是中国疫苗研发的重要基地,国药集团(Sinopharm)和科兴生物(Sinovac)均位于北京,并率先推出了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一种传统但成熟的疫苗技术,通过灭活病毒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国药集团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BBIBP-CorV)和科兴生物的CoronaVac疫苗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先后获得中国及多个国家的紧急使用授权。
技术特点
- 灭活技术:北京疫苗采用灭活病毒作为抗原,安全性较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 存储条件:2-8℃冷藏,便于在发展中国家推广。
- 接种方案:两剂接种,间隔3-4周。
接种效果
临床试验显示,北京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性较高(国药疫苗约79%,科兴疫苗约50-90%,因变异株不同有所差异),尽管对某些变异株的保护率有所下降,但在巴西、印尼、土耳其等国的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它们显著降低了住院率和死亡率。
国际影响
北京疫苗成为“疫苗外交”的重要工具,中国向全球10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过20亿剂疫苗,尤其在中东、拉美和东南亚地区广泛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1年5月和6月分别将国药和科兴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认可度。
上海疫苗:复必泰(mRNA疫苗)的合作与突破
研发背景
上海复星医药与德国BioNTech合作,引进mRNA技术,推出了复必泰(Comirnaty)疫苗,与北京的灭活疫苗不同,mRNA疫苗采用新型技术,通过编码病毒刺突蛋白的mRNA诱导免疫反应,该疫苗于2021年在中国港澳台地区率先使用,并于2022年在中国大陆获批。
技术特点
- mRNA技术:高有效性(临床试验显示约95%),可快速适应病毒变异。
- 存储条件:-70℃超低温储存,但复星医药优化了冷链,使其可在2-8℃下短期保存。
- 接种方案:两剂接种,间隔3周。
接种效果
复必泰在全球范围内表现优异,对原始毒株和早期变异株(如Delta)的保护率超过90%,尽管Omicron降低了其防感染效果,但加强针仍能显著降低重症风险。
国际影响
复必泰是中国首个获批的mRNA疫苗,标志着中国疫苗技术的多元化,尽管其在大陆的接种规模不及北京疫苗,但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及部分海外市场(如东南亚)发挥了重要作用,复星医药与BioNTech的合作也推动了中国mRNA疫苗产业链的发展。
北京疫苗 vs. 上海疫苗:比较与互补
技术路线对比
特点 | 北京疫苗(灭活) | 上海疫苗(mRNA) |
---|---|---|
技术成熟度 | 高 | 较新 |
有效性 | 中等 | 高 |
存储条件 | 2-8℃ | -70℃(优化后2-8℃) |
生产规模 | 大规模 | 受限于mRNA产能 |
接种策略的互补性
- 北京疫苗:适合基层和资源有限地区,因其易于储存和运输。
- 上海疫苗:适合高感染风险人群(如医护人员、老年人),因其高效防护。
中国采取了“混合接种”策略,部分人群在接种灭活疫苗后使用mRNA疫苗作为加强针,以提高免疫效果。
国际市场的不同定位
- 北京疫苗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助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
- 上海疫苗则在中国高收入地区及海外市场(如港澳、东南亚)推广,满足对高效疫苗的需求。
未来展望:中国疫苗的全球角色
- 技术升级:北京和上海的科研机构正研发针对变异株的二代疫苗,包括广谱疫苗和吸入式疫苗。
- 产业链完善:mRNA技术的本土化(如上海斯微生物)将减少对外依赖。
- 全球合作:中国疫苗企业或与更多国际伙伴合作,推动疫苗可及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