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疫情防控办公室,筑牢防线,守护金城安宁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及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人口流动频繁,疫情防控压力显著,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兰州市疫情防控办公室(以下简称“防控办”)始终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宗旨,统筹协调全市资源,科学精准施策,为保障市民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将从防控办的职能架构、工作成效、创新举措及未来挑战四个方面,全面剖析其在疫情防控中的核心角色。


防控办的职能与组织架构

兰州市防控办是市政府直属的临时性指挥机构,由卫健、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组成,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确保政令畅通、反应迅速,其主要职责包括:

  1. 政策制定与落实:根据国家及省级防控要求,结合本地疫情动态,出台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物资保障等具体措施。
  2. 跨部门协调: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协调交通卡口排查、流调溯源、社区管控等环节的无缝衔接。
  3. 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通过新闻发布会、官方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公开疫情数据,回应社会关切,避免谣言传播。

在2022年兰州“7·8”疫情期间,防控办24小时内完成主城区百万级人口核酸筛查,并启动“闭环转运”机制,有效遏制了病毒扩散。


阶段性工作成效与典型案例

(1)快速响应机制

2021年10月,兰州出现德尔塔变异株病例,防控办立即启动应急响应,48小时内划定高风险区12个,对密接者实施“一人一档”管理,最终在两周内实现社会面清零。

(2)科技赋能精准防控

防控办联合本地科技企业开发“金城码”系统,集成健康码、行程卡、疫苗接种信息,并接入全市2.3万个重点场所,实现“扫码即验”,该系统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通报表扬。

兰州市疫情防控办公室,筑牢防线,守护金城安宁

(3)民生保障与社会稳定

在封控期间,防控办设立“绿色通道”,保障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并通过“社区配送+电商平台”模式,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物价平稳。


创新举措与经验总结

  1. “网格化+大数据”双驱动
    以社区网格为最小单元,结合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风险人群,通过电信轨迹数据与核酸结果比对,快速发现隐匿传播链。

  2. 柔性化管理
    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流动人口特点,推出多语言(汉语、维吾尔语、藏语)防疫宣传,并设置临时采样点,提升检测覆盖率。

  3. 常态化演练
    每季度开展全要素应急演练,模拟大规模疫情、物资短缺等场景,确保各部门协同高效,2023年演练中,兰州新区方舱医院启用时间缩短至6小时。

    兰州市疫情防控办公室,筑牢防线,守护金城安宁


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成绩显著,防控办仍面临多重挑战:

  • 病毒变异与输入风险:国际航班经停兰州中川机场,境外输入压力持续存在。
  • 公众疲劳心理:部分市民对常态化防控措施配合度下降,需加强科普教育。
  • 基层人力不足:社区工作者长期超负荷运转,需完善激励机制。

对此,防控办计划:

  1. 升级监测预警系统,引入AI预测模型,提升早期发现能力;
  2. 推动疫苗接种“应接尽接”,重点加强老年群体免疫屏障;
  3. 建立“平战结合”机制,将疫情防控经验转化为公共卫生长效体系。


兰州市疫情防控办公室既是“指挥塔”,又是“防火墙”,其科学决策与高效执行彰显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随着“新十条”等优化措施的落地,防控办将继续在精准防控与民生保障间寻求平衡,为金城兰州的经济社会复苏保驾护航。

(全文共计1120字)

兰州市疫情防控办公室,筑牢防线,守护金城安宁


:本文数据截至2023年9月,部分案例参考兰州市卫健委公开通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