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冠疫苗最新信息公布,接种政策、加强针安排及未来展望
接种政策、加强针安排及未来展望**
随着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和全球疫情的反复,疫苗接种仍然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北京市卫健委发布了关于新冠疫苗的最新信息,涉及接种政策、加强针安排、疫苗种类调整以及未来接种计划,本文将全面梳理北京新冠疫苗的最新动态,帮助市民了解如何科学接种,提高免疫防护能力。
北京新冠疫苗接种最新政策
重点人群优先接种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的最新通知,当前疫苗接种仍以重点人群为主,包括:
- 6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未完成基础免疫或加强针接种的群体)
- 医务人员、一线防疫工作者
- 学校教职工、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 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较低人群
北京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人群尽快完成全程接种,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因其感染后重症风险较高,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住院和死亡风险。
儿童及青少年接种安排
北京市已批准为3-17岁儿童及青少年提供新冠疫苗接种服务,家长可通过“健康宝”小程序或社区预约,带孩子前往指定接种点接种,疫苗种类以灭活疫苗(国药、科兴)为主,接种程序为两剂次,间隔21-28天。
外籍人士接种政策
在京外籍人士可通过“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预约接种,目前提供科兴、国药等国产疫苗,部分国际医院也提供外籍人士接种服务。
加强针接种最新安排
第四针(第二剂次加强针)开放接种
北京市已启动第四针新冠疫苗接种,主要面向以下人群:
- 60岁以上老年人
- 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如医务人员、公共交通从业人员)
-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肿瘤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
第四针接种需与第三针间隔6个月以上,疫苗种类可选择重组蛋白疫苗(智飞、丽珠)或腺病毒载体疫苗(康希诺),以增强免疫效果。
混合接种(序贯加强免疫)推荐
研究表明,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混合接种(如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可能产生更强的免疫应答,北京市卫健委建议:
- 已完成两针灭活疫苗的人群,第三针可选择重组蛋白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
- 已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群,加强针可选择重组蛋白疫苗。
北京新冠疫苗种类更新
北京市提供的新冠疫苗主要包括:
- 灭活疫苗(国药、科兴):适用于3岁以上人群,基础免疫为两剂次。
- 重组蛋白疫苗(智飞、丽珠):适用于18岁以上人群,需接种三剂次。
- 腺病毒载体疫苗(康希诺):适用于18岁以上人群,单剂次基础免疫,加强针需间隔6个月。
北京市正在评估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二代疫苗,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可能投入使用。
北京疫苗接种点及预约方式
接种点分布
北京市各区均设有疫苗接种点,包括: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临时接种点(如体育馆、会展中心)
- 部分医院和私立医疗机构
市民可通过“北京健康宝”小程序查询附近的接种点及开放时间。
预约方式
- 线上预约:通过“健康宝”或“京心相助”小程序预约。
- 社区登记:老年人或不熟悉智能手机的市民可联系社区居委会协助预约。
- 现场接种:部分接种点支持直接前往,但建议提前确认是否需预约。
未来展望:北京新冠疫苗接种计划
针对新变异株的疫苗研发
随着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北京市正与国内疫苗企业合作,加快针对XBB、BA.5等奥密克戎亚型毒株的疫苗研发,预计2023年底或2024年初,新一代疫苗将逐步投入使用。
常态化接种机制
北京市计划建立“疫苗+核酸+抗原”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未来可能推行季节性新冠疫苗接种(类似流感疫苗),以应对可能的疫情反弹。
加强科普宣传
北京市卫健委将加大疫苗接种科普力度,通过社区讲座、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市民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知,减少疫苗犹豫现象。
专家建议:如何科学接种新冠疫苗?
- 老年人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60岁以上人群感染后重症风险高,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 加强针不可忽视:即使已完成基础免疫,加强针仍能提高抗体水平,延长保护时间。
-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接种前如有发热、急性疾病等情况,应暂缓接种。
- 接种后注意观察: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种政策持续优化,旨在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免疫保护,随着新疫苗的研发和接种策略的调整,市民应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科学安排接种计划,共同筑牢免疫屏障,守护健康北京。
(全文约1500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