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新疆千里驰援郑州背后的民族团结壮歌

2021年7月,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了河南郑州,城市陷入内涝,数百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危急时刻,一个来自祖国西北的支援队伍格外引人注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跨越三千多公里奔赴郑州,这场跨越中国版图的千里驰援,不仅是一次物质上的支持,更是一曲民族团结的壮丽赞歌,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当郑州的灾情通过媒体传遍全国时,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心被深深牵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河南郑州提供援助。"河南对口支援新疆多年,现在他们遇到困难,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这句话道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心声,短短24小时内,新疆就筹集了1000万元救灾资金,调集了价值500万元的救灾物资,包括馕、哈密瓜、葡萄干等新疆特产以及急需的药品、帐篷等救灾物品,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许多新疆普通群众自发捐款捐物,喀什地区疏附县的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卖掉了家里的两只羊,将全部所得捐给郑州灾区,他说:"我们是一家人,家人有难,怎能袖手旁观?"

在物资筹备的同时,新疆还派出了专业的救援队伍,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组成的新疆消防救援总队精锐力量携带专业设备迅速集结,飞赴郑州,这些队员中,有不少人曾参与过多次抗震救灾,具有丰富的救援经验,抵达郑州后,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抢险工作,在齐腰深的水中转移被困群众,连续工作数十小时不休息,一位维吾尔族消防队员在救出一名孕妇后接受采访时说:"不管来自哪个民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保护同胞的生命安全是我们的责任。"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

大爱无疆,新疆千里驰援郑州背后的民族团结壮歌

新疆特色食品在救灾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考虑到灾区可能面临食品短缺问题,新疆特意准备了数万个馕——这种易于保存、营养丰富的传统面食成为灾区群众的"救命粮",当郑州受灾群众收到来自新疆的馕时,许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位郑州老人说:"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新疆的馕,没想到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吃上,真香!"新疆的哈密瓜、葡萄干等特产也被分发到各个安置点,为受灾群众补充能量,这些带着新疆各族人民深情厚谊的食物,成为连接两地人民的感情纽带。

在这场跨越地域的援助行动中,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维吾尔族医生艾尔肯主动请缨,加入医疗救援队奔赴郑州,在灾区,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受灾群众看病送药,当被问及为什么这么拼命时,他说:"我的老师是河南援疆医生,现在老师的家乡有难,我理应回报。"同样感人的是,在乌鲁木齐开往郑州的救灾物资列车上,负责押运的回族干部马志强一路精心照看物资,确保每一件物品都能完好送达,他说:"这些物资承载着新疆各族人民的心意,绝不能有半点闪失。"

大爱无疆,新疆千里驰援郑州背后的民族团结壮歌

新疆对郑州的支援不是单向的,而是长期以来全国各省区市相互支援、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河南作为对口援疆省份,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大批河南干部、医生、教师奔赴新疆,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正是这种长期的互助合作,铸就了深厚的民族情谊,当郑州遭遇困难时,新疆各族人民的迅速反应,正是对这种情谊的最好回报,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助关系,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新疆千里驰援郑州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它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动员全国力量应对突发事件,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同胞遇到困难,全国人民都会伸出援手,最重要的是,它证明了我国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大爱无疆,新疆千里驰援郑州背后的民族团结壮歌

回望这场跨越千里的爱心接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车车物资、一支支救援队,更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亲情,新疆支援郑州的故事,将作为民族团结的典范载入史册,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携手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将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新疆与郑州的这段佳话,必将在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表评论